電影中的象徵

有一天早上在避風塘拍攝一條漁船,內容是說:郭富城扮演的兒子發財了,去探望還住在小艇上的母親鮑起靜,母子之間有一段感人的對白。這場戲可以在船艙裏拍,但是船艙很狹窄,人在裏面只能躺、跪、坐、爬,就是不能站。在船頭演這場戲也可以,但是兩個人乾乾地站在船頭做什麼呢?我對着那艘小艇看了又看,慢慢我明白了問題所在,我考慮的不應該全是拍攝的方便,一個畫面在腦中逐漸形成:郭富城坐在艙門外,鮑起靜坐在艙門內,兩個人離得很近,伸手就可以摸到,但又離得極遠,因為是隔了一道門。這是一個象徵,已經發財的兒子與母親之間有一層無形的隔膜,除非兒子把鞋脫掉重新走進狹小的船艙,否則兒子無法重新回到母親的懷抱。這個象徵在劇本裏是沒有的,電影中,象徵是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段。比如兩夫妻吵架,後來和解了,或者主角大病一場後重新恢復了健康,導演可能會安排角色做一個拉窗簾的動作,把陽光放進來,霎時,原本陰暗的房間變得一片明亮,恰當地烘托出角色的心情與處境。這種心理上的描寫豐富了電影的厚度,增加了觀賞的趣味。我看過的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個象徵畫面,是描寫一位重病病人死裏逃生的,導演安排一只蒼蠅掉進病床旁的水杯裏,蒼蠅沿着吸管掙扎着爬出來,九死一生,但是活過來了。這位導演叫基斯諾夫斯基,後來拍了《紅》、《白》、《藍》。

(Visited 26 times, 1 visits today)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文章分類

November 2024
S M T W T F S
« Dec    
 12
3456789
10111213141516
17181920212223
242526272829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