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thly Archives: February 2011

春節聯歡晚會

「春節聯歡晚會」是大陸的一大特色。「春晚」始於1983年,此後便像年夜飯一樣,幾乎成為中國老百姓家家戶戶在年三十晚必不可少的一個節目。這台薈萃了歌舞、小品、魔術、雜技、相聲等諸多藝術形式的晚會,能讓大夥熱熱鬧鬧地打發除夕,樂着笑着唱着跳着等到夜晚零點的鐘聲敲響,伴着辭舊迎新的歡呼,鞭炮隆隆,煙花燦燦,給過去一份隆重的告別,給未來一份歡欣的迎接。 在大陸過年的氣氛比香港濃。過去在香港沒有看過「春晚」,這次在大陸過年,史無前例地從頭到尾看完了這場晚會,儘管間中還是打了瞌睡。說實在,晚會上的人才還真的不少,比較國內的同類型舞台秀,水準相當高,尤其那幾場少數民族的歌舞彙編,歌聲悠揚舞蹈豪邁。通常,這種歌舞好像炒冷飯,幾十年來不知被翻炒了多少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嚴府家酒

很久以前紹興有位員外,夫妻婚後多年膝下猶虛,求醫多年終於有喜,員外按習俗請酒坊釀黃酒數十壇。妻子十月懷胎誕下千金,滿月之日,員外又依俗用定製的這些美酒設「剃頭酒宴」。宴席散畢,仍有好酒十餘壇未啟,棄之不忍,員外令人將酒埋在院中桂花樹下儲存。寒暑幾易,員外千金轉眼已是傾國傾城的十八少女,說媒提親者絡繹不絕,員外獨將千金許配給恩人之子。良辰之日,觥籌交錯,酒水將盡卻仍未盡歡,員外想起桂花樹下埋藏了十八年的美酒,即命小廝掘出陳釀以饗親朋。待酒壇出土,才去封頭,已是滿堂飄香,沁人心脾,勺出的酒湯,更是色比琥珀,光如錦緞,入口時,甘醇驚魂,清洌動魄,唇齒流芳,眾賓客為之贊絕:「地埋女兒紅,閨閣出仙童」。此後,紹興人家,有兒女誕生之日便會釀酒埋藏,期盼女兒出嫁、或兒子中狀元時以此慶賀,所以這酒叫「女兒紅」,也稱「狀元紅」。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虎媽過兔年

蔡美兒,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,最近出版的書《虎媽媽的戰歌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》如同爆炸一般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迴響。書中詳細介紹了她的「中國式教育」,其嚴格、苛刻、專橫、武斷、不近人情,在連小孩屁股都不能隨便打的西方家長眼中,幾乎與酷刑無異。書中摘錄:虎媽的女兒要練習一段高難度的鋼琴曲,可是年幼的女兒卻怎樣都無法掌握,氣急敗壞的虎媽下令:不准吃飯、不准喝水、不准站起來、連去洗手間也不准,直到練好這支曲!從晚飯時間一直到深夜,女兒終於成功了!女兒被激發出潛能,虎媽「倍感欣慰」。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《迷失某處》

這是一部典型的非主流電影:主角沒有明確的行為動機,在2010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獲了獎,而且還是最佳電影。如果在海報上沒有這句宣傳語壯勢,普通觀眾在觀影之後,真的會認為這部影片是2010年的最佳作品嗎? 面對賽車和情色,這些通常會令男人覺得刺激的東西,男主角只有一臉頹廢麻木。奢華、名譽、美女……進入男主角的世界,他的感覺還是只有空洞。這個男人沒有和任何一個女人建立一個穩定正常的關係,甚至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。他在其他女人的生命裏只是霧水情人,在女兒的生命裏,他也只是偶然出現的父親。兩性關係的冷漠和分裂,造成個體性格的冷漠和分裂,感情世界的空洞和頹廢,造成個體精神上的空虛和寂寞。這樣的話題,本來很值得反思,尤其在家庭觀念本來就較為單薄的西方社會。可是當情節缺乏想像力,敍事的手法過於造作時,本該同情的人反倒讓人心生三分嫌棄。故事一味表現男主角對生活沒有激情,可是,這是為什麼?沒有任何交代。如果這是一個不懂感恩和珍惜的男人,這又讓人如何認同、如何同情呢?對生活已經感到迷失的人在這部影片中找不到答案,讓人更加迷失的反而是這部影片本身。劇末,男主角無端端把車開上高速公路,然後毅然邁出豪華跑車,闊步走在高速公路寬廣的大道上,音樂也莫名地轉為激昂,我以為耳邊馬上就要響起《我們走在大路上》這首紅色革命歌曲。到頭來,是我迷失在戲院的某處了。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醜水餃過美年

傳統上,每逢過年,有幾件事是一定要做的:買一盆金桔,圖個吉祥如意;在金桔樹上掛滿利是封,圖個利利是是、喜慶順利。母親會準備一個糖果盒,裏面有糖冬瓜、糖蓮子、紅瓜子、大白兔奶糖、杏脯……儘管這是為來家裏拜年的客人準備的,但往往孩子們會先把糖果吃掉一半。這種老式糖果,從前就不太好吃,現在大概愛吃的人更少,但在記憶裏,環繞着它們的時光是那麼的美好。 地道的廣東人在年三十的夜晚炸油角煎堆,「煎堆碌碌,黃金滿屋」,我們家是外省人,家裏的習俗是在年三十晚上包水餃。媽媽和姐姐們包,我們小孩子也湊熱鬧,包出來的餃子奇形怪狀,放進鍋裏,水還沒滾,餃子皮就散開了,煮成一鍋面皮肉湯。餃子上桌後,幾個小的擠在一處,想要從餃子堆裏找出哪個是自己包的,這當然不好找,若是找到一個特別醜的,大的就會指着小的說:那是你包的,誰包的誰吃。小的也不覺得委屈,把那個醜水餃用筷子撚起來,沾點醋便送進嘴裏。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返老還童

2010年初,母親意外地從輪椅上跌下,醫生幾乎每天讓我們做最壞的打算,但是誰也沒有料到母親有那麼堅強的求生意志,七個月後,她奇跡似地出院了。 母親回到家,喉嚨上開了孔,插了喉管以便吸痰供氧,食物也只能是流食,通過一根從鼻腔進入身體的軟管直達食道。剛開始,醫院只讓母親食用一種營養奶,那是人工合成的營養,並不天然。母親已經不能說話,不能告訴我們她身體的感覺,但是我們發現她腹部鼓脹,臉色灰白,這說明母親的腸胃不能很好地消化營養奶,畢竟她一輩子吃飯都是以五穀為主。所以我們漸漸減少給母親餵食營養奶,轉而用米湯、水果、蔬菜、雜糧、橄欖油、魚、肉……或者打汁、或者攪拌、或者熬湯、或者煮粥,讓食物變成流質後,從軟管送進去。對於這個改變,醫院只贊成用軟管送米湯,除此以外的食物,醫院認為有危險,而且流質食物很稠,進入軟管其實有困難。我們分析了一下,軟管是直達胃部的,母親也已經全身癱瘓,不會在餵食的時候亂動,軟管的問題也解決了,我們在管子的一端用針筒把食物打進去。醫院規定的每天五罐營養奶,我們只在早餐的時候加熱餵一罐。病人的康復從飲食開始,營養奶這種東西是模擬食物,只能吊命,不能養人,起碼不適合中國人。這樣又過了四個月。大概兩個月前,我探望母親時,發現她過去的花白頭髮竟然顏色深了起來,當時還以為是燈光的影響,並沒太在意,但四個月過去,她頭上的青絲竟然越來越多,零星的白髮反而像是點綴了!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 Tagged with:

追源尋根客家人

客家人到底是從什麼地方來的?在《追源尋根客家菜》一書中,提出了這個有趣的問題。從泛意上,客家人應該是指從北方移民到南方的外省人,但書的作者陳紀臨、方曉嵐說:「陳家的祖先據說是從河南潁川移民到南方的,而內子曉嵐的方姓……原居民地在汴京(開封),後來隨着北宋滅亡而南遷逃亡……但是為什麼我們不算是客家人?不會說客家話?」我們這一支嚴姓,按族譜,是宋朝時候從天水移民到蘇州的,但我們的族人都不會說天水話,說的是南方語系,即當地的蘇州話。我們中國人移民到外國,到了第二代已經對中文陌生。以此類推,有一支北方移民到了一個屬於南方語系的地方,到了第二代,老家的話已經被遺忘了。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文章分類

February 2011
S M T W T F S
 12345
6789101112
13141516171819
20212223242526
27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