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thly Archives: April 2011

奇緣還在繼續

連續三次的奇緣後,奇跡還在繼續。電影中的混血寶寶要長大,副導演找來幾位可愛的混血兒,其中有一個六歲的,我一眼就相中了。接下來想不到出了問題:雙方之間出了一點誤會,這條線就斷了。下面的故事是讀者已經知道的,在無法可想中,我在專欄「誠徵童星」,結果第二天就收到很多電郵,其中一封居然是被我相中的那個孩子的媽媽發來。故事發展至此,其實沒有高潮,《蘋果》的讀者鋪天蓋地,孩子的媽媽是我們的讀者也不出奇。出奇的是這封電郵後面的故事:一個月前,孩子的媽媽買了一本《嚴浩秘方集》送給她的媽媽,但她並沒有意識到兩個嚴浩是一個人。出了這段插曲後,她偶然看到我的專欄,讀到其中有「肥艾迪」三個字,她的神經突然動了一下,她想起了《秘方集》書中也出現過這個好玩的名字,就這樣,當她向她的母親講起這個巧事時,她的父親在一旁突然插嘴:「嚴浩的爸爸不就是《金陵春夢》的作者唐人嗎?唐人有個女兒是嚴浩的姐姐,是我在廣州暨南大學的同學,那是在六十年代,她請我吃了一塊巧克力糖,是我這輩子吃的第一塊巧克力。」當我聽到混血寶寶的媽媽講這個故事時,汗毛都豎了起來,她接着說:「這件事,巧得叫人吃驚!當時我想,最好還是再聯繫一下。」她隨手拿起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張開嘴合不上

事緣電影中需要一位混血男寶寶,臨時演員公司推薦了幾個,我都不滿意。對這個混血兒的要求是:黃頭髮,眼珠是說不清的顏色,臉長得又要像中國人又要像外國人。這麼苛刻的要求,如果真能找到,那才叫奇跡,但我還是心存一絲僥倖。有一天他們抱來一個寶寶,樣子有些接近了,我心想堅持還是好的,但很快發現寶寶的五官輪廓特別纖細,個頭也較小,我揭開尿布看了一眼,竟然是個女孩,他們想欺騙導演!我口頭上連說不行,但開拍在即,心裏已經準備投降了。那個傍晚我坐地鐵回家,人擠得半死,一個乘客從我前面的座位上站起來下車,我連忙坐下,這時候有一家四口人擠上了車,一看就是兩老、他們的女兒和抱掛在女兒胸前的小嬰兒,我又連忙起身替年輕的母親讓座,她臉上熱得漲紅,我看了一眼她懷中的那個嬰兒:頭髮是黃的,瞳孔裏正是那種說不清的顏色,臉長得又像中國人又像外國人,而且不需要揭尿布就知道是個男寶─這分明是有人看見了我腦袋中那個混血寶寶的樣子,然後施展丹青妙手描畫了下來,再吹口氣,讓他出現在我的鼻子前!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「百年浮城」的傳奇

三年前我在找房子的等待中,住進了一間酒店式公寓,有一個晚上,在公寓的交通穿梭巴士中,我碰到一位老同學,她是我小學與中學的同窗,自從畢業後,便沒有再見幾面。她不是別人,正是特級校對的兒媳婦,陳公子夫人。後來他夫妻倆開寫了一個美食烹飪書系列,一年中出了三本暢銷書,也正是他們,為我帶來了這個故事。三年後,故事編成了劇本,也開始籌備拍電影,是次的演員不容易找,一是需要的數量很多,二是我「奄尖」,副導演找來的十個演員被我推翻了九個半,眼看開拍在即,還剩下很多演員的缺,大家都很心急。 有一天,我在地鐵上聽見有人叫我,向我擺手的人雖然面善,但因為大家的外貌都經歷過時間的漂洗,我一時間不敢確認對方,雖然在內心我已經鎖定了他是誰:他是利智的父親!他的外形很獨特,貌似嚴酷,胸懷慈悲,正是我在不斷尋找的理想人選之一。我們第一次見面是1979年,我正在嘉禾公司拍我導演生涯中的第二部電影,當時他在戲裏演出一個特約角色,想不到這以後的再相遇,竟然隔了三十多年。我興奮地忘了禮貌,立即邀請他第二天去公司試裝,因為這個偶遇,他竟然又帶來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感人故事,但這將會是後話了。在此以後的不久,命運又帶來了第三個偶遇,這一次不由得我不想:上帝要促成一件事,有時候會不厭其煩地在我們生命中很早埋下伏筆。(明續)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懵仔、盲蟹、狗爪螺

「動物有第六感」,一手拿照相機,一手拿獵槍的劇照師阿源說,「一群鳥背着身站在樹枝上,拿着空槍去瞄,鳥都不理睬,待悄悄地才推上子彈,鳥立即飛了!」 我發現阿源很愛吃,從天上、陸地到海裏,他津津有味的吃了個遍。我問他有什麼食療可以分享,他說:「漁民三寶,既滋補又鮮甜。」「三寶」包括懵仔魚,這種魚習慣貼在鯊魚的腹部,香港漁民把它叫做「懵仔魚」,是「三寶」中唯一在市場上有賣的。漁民把那些老愛纏着媽媽的小孩叫「拿魚狗」,燒焊的機器俗稱「拿雞」,把兩件東西焊接起來,叫「拿在一起」,「懵仔魚」愛「拿」在大魚身上,像總愛纏在身後的跟尾狗,所以水上人又把「懵仔魚」叫「拿魚狗」,推而廣之也用在了小孩身上,夠生動了。第二寶叫「盲蟹」,像蟛蜞一樣大小,生活在海礁堆裏,由於浪大,蟹爪會緊緊抓住海礁,海浪也對前去抓盲蟹的人造成威脅,海礁會把失足滑倒的人劏開肚子。第三寶叫「狗爪螺」,螺的長觸鬚伸出在殼外,看上去像隻狗爪,「狗爪」一旦抓住礁石就一生停留在同一個地方,不再挪動。據說這東西正氣,漁民的小孩遇上發燒就用「狗爪螺」煲粥當藥。我問阿源,「盲蟹」「狗爪螺」個頭那麼小,有什麼好吃?阿源說,主要是啜嘗那個味道,就像嗑瓜子一樣。我雖然也愛吃,但比起阿源,我果然有點懶,嗑瓜子我覺得麻煩,所有吃法像瓜子的東西,包括大閘蟹,我都懶吃。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阿源的前世今生

阿源是資深劇照師。劇照非常重要,一部電影拍完後,第一次與外界見面的便是劇照,好比是電影的形象代表。阿源透過攝影機捕捉影像,可能在不知不覺之間,把他前世的職業身份勾帶了出來,他買了長長短短好幾桿獵槍,不開工的時候,就在嘉禾攝影棚周圍的山頭透過獵槍的準星打鳥。從前,嘉禾片廠在鑽石山斧山道,附近人跡稀少,他槍法奇準,把嘉禾片場頭頂那片天空的鳥都打得絕了跡。阿源前世的獵人本色從一個今生的劇照師軀殼冒出來後,他又同時迷上了海上生活,他跟漁民出海,潛水打魚,香港周圍的海域與島嶼他瞭若指掌。阿源打鳥的時候學會了各種鳥的叫聲,毛雞、貓頭鷹、斑鳩……其中斑鳩的叫聲又分雌雄,他都會模仿,非常神似,鳥被他騙來後他就當頭給一槍。後來去打魚,打過比人還長的魚。香港的漁民都認識他,叫他「海盜」。新界的村民也認識他,村裏發現了山豬、蚺蛇,都叫阿源去撲殺,阿源很老練,對付大蚺蛇用麻包袋,迎着蛇頭一口袋猛地套實,對付山豬先挖陷阱,一打一個準,捕獲的獵物分成兩半,一半歸村民,另一半歸他當做報酬。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李小龍做了什麼

有讀者問,那個不支持商業電影的機構叫什麼名字?算了,不願意因為一個無知的管理者而傷害整個機構。這個機構是從國外引入亞洲的老牌公共機構,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,在香港有很多分站,門面都很大。相信不是每個分站的管理層都像新界那家無理無禮,它自己靠社會支持而運作,卻不考慮方便社會。 我第一次意識到商業電影的重要是在八十年代初,那時候離李小龍去世已經快十年,我們去外國讀書旅行,老番都衝着我們叫”Bruce Lee”,這還是小事,有個老番說,在李小龍之前,連中國在地圖上的什麼位置都不知道。”He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馬鈴薯生汁療法

實在是小看了土豆(薯仔,馬鈴薯)。有一個馬鈴薯生汁療法,對慢性病很有效,沒有任何副作用,不僅可以治癌,也治好了很多人肝病、糖尿病、胃潰瘍、腎病、心臟病、高血壓、腰痛和肩膀痛等病。把馬鈴薯清洗乾淨,必須去除馬鈴薯長芽部分。發芽土豆及青色塊莖肉,可使人中毒,輝哥的白蝕就是這樣引起的。再連皮一起榨汁,得大約一水杯200ml。將這些汁每天早餐前30-60分鐘空腹喝下。可能的話,在晚餐之前也喝一杯。生汁擠出後要立刻喝完,而且每天堅持,見效後持續服用。身體衰弱無法喝一杯的人,可以分幾次喝完。如果不喜歡光喝馬鈴薯生汁,可以加入半隻蘋果榨汁。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健康專題, 健康知識, 食療匯總, 養生之道 Tagged with: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

如果沒有商業電影

是法定古跡。在1914年動工的時候,這塊土地的購入費只需要三千六百元港幣,建築費才三萬元。梅夫人是香港第15任港督的夫人。我們的劇組向這個歷史文物租用場地,借到了,負責接待的女士非常有禮貌,看得出不是出於職業的,而是出於教養。梅夫人大樓的成立,是為了服務社會,到現在,雖然已經是一個高級的社交會所,但仍沒有叛離這個精神。維多利亞英式大樓的古雅,加上接待女士的嫻淑,令人不由得緬懷那個已經逝去的時代。如果英國留給了香港九十九個不是,剩下的一個好,卻是用全部香港的儲備金也買不回來的,這個遺跡叫做「優雅」。梅夫人沒有歧視我們拍商業電影,香港禮賓府也沒有,在影視處的幫助下,香港禮賓府對我們的拍攝申請做了妥善的安排。歧視香港商業電影的機構,一定不會歧視老番的商業電影,社會上有一種人,本質上是智商比較低的假知識份子,假道學。一個沒有商業電影的社會是怎樣?在美國,商業電影院中沒有中港台的商業電影,在中港台的影院裏卻充斥着老番的商業電影。結果呢,在大陸,連鄉下婆都知道美國已經沒有吃人的紅番,但很多美國人,其中甚至有不少知識份子,到現在都還以為中國的女人包腳。美國人在中國人的印象中是立體的豐富的,中國人在美國人的印象中卻是籠統的簡單的平面的。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小鬼當家

那個兩歲幾個月的小傢伙去劇組「上班」了,讓他演一個轉頭對妹妹說「拜拜」的動作,小傢伙怎麼也做不好,但是後來戲還是拍成了,但在演繹的方法上和導演的要求有些不同:他不斷轉頭看妹妹,臉上神情依依不捨,但沒有講對白。我老婆說:「這麼難的表情,小朋友能演出來啊?」我想將來觀眾看到這一幕也一定會被這個小傢伙感動。但事實上,小傢伙在現場並沒有看着他的妹妹,也沒有望着他的媽媽,真相是,為了騙取小朋友的感情,讓他乖乖跟在身邊,副導演把手機調出一個遊戲,小朋友果然一上手就入迷,等到要開拍的時候,副導演把手機取回來,放在攝影機的三腳架上,小傢伙戀戀不捨回頭找他的玩具,這個感人肺腑的鏡頭就這麼拍成了。全組人員都如釋重負地鼓掌,組裏的人年齡加起來上千歲,都搞不過一個兩歲幾個月的小東西。小孩到了三四歲就不大怕生,也懂指令了,到了六歲,已經有自己的一套思路。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什麼叫「耶穌光」

逆光拍攝的意思就是太陽或者光源在被拍者的後面,也就是光源正對攝影機。對於業餘攝影者來說,這是一個攝影上的大忌,因為這樣拍出來的照片,人物臉上一定是黑的,但對於功力深厚的攝影師來說,逆光拍攝的畫面卻最能突顯立體的效果。目前拍攝的這部電影強調逆光拍攝,在尋找拍攝場地的過程中,已經要留意現場的光線佈置,查看有沒有窗,窗戶是否有懷舊的風格。從前的窗都是用鐵窗或者木框,如果窗框是鋁造的,那麼就太現代,不適合了,除非請美工部門做一個道具的框套上去。後來我發現這個逆光拍攝的決定非常有必要,我們拍攝的場地四分之三以上都是實景,很多現場都破破爛爛,如果用正光拍攝,畫面就是亮堂堂的,那些破爛會把人看得倒胃口。但因為採用了逆光,大量的場景被隱藏在陰影之中,這一點的得益是從前沒有想過的。拍攝逆光的時候如果在現場放一點煙,便能看見空氣中一道一道的光影,行內稱其為「耶穌光」。… 繼續閱讀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文章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