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誘.風箏

面對暴力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態度?逃避成不成?這就是《追風箏的孩子》的主題,通過一個人性格的成長,把這個主題帶了出來。
南京大屠殺中,有一個德國人拉貝目睹了整個過程,拉貝是當時德國西門子公司在中國的代表,在日記中他這樣寫:「面對暴力保持沉默,等於施暴者本身。」
《追風箏的孩子》中,主角在小時候做了一個沉默的施暴者。這部改編自小說的電影主題很大,還涉及背叛、忠誠、道義等等屬於莎士比亞世界的元素,很震撼、很感人,身旁一個男觀眾哭得鼻子也快掉了,電影一完馬上離場,怕燈亮後被人看見哭紅的眼。
電影是難得的好電影,美中不足的是編劇與導演對孩子的戲掌握得不到位,編導把要說的大人話塞給孩子說,忘記了孩子的思維與行為特點,造成一些性格與場面設計的生硬。但這些缺點只是行家看得見,對觀眾來說是無所謂的。
「電影中心」同時在上映《愛.誘.罪》,與「風箏」相反,這個故事很普通,但導演很會講故事,技巧很高,對影像的掌握爐火純青,如果是電影節打分的話,「風箏」肯定得最佳電影,因為整體好,主題好,一些小節便被忽略過去;而《愛.誘.罪》則會得最佳導演。「電影中心」還有一部動畫電影《我在伊朗的日子》,我看完後久久不能忘懷。

 

(Visited 17 times, 1 visits today)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文章分類

November 2024
S M T W T F S
« Dec    
 12
3456789
10111213141516
17181920212223
242526272829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