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幾何時,天水圍,一個在香港地圖上沒有任何特殊標識的地方,卻因為蒙上「悲情城市」這樣一層憂傷的面紗,而在我們每個人情感的地圖上成為一個突兀的疥疤。於是,我們回避她,同情她,仿佛那凝聚的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憂傷,更加是我們每一個都市人內心深處諱莫如深的那份寂寞和殘缺。
如果沒有電影《天水圍的日與夜》,這份「悲情」恐怕還會蔓延下去。相信很多人望這樣一個題目,都會懷揣一份不必言說的「共識」,打算去領略一次「悲情襲來」的凜冽。是的,很多人在黑暗中都默默地擦眼淚。但是,這突然來襲的不是低廉的憐憫和施捨的同情,而是我們在匆忙的城市中久違的那份溫情和欣慰。
懂事的孩子,孝順的女兒,和睦的鄰里,即使不完整,卻依然在變花樣兒的炒雞蛋中品味每一天──何悲之有?如果您硬是要指出那二十四塊五毛油錢和七十塊送貨錢的拮据,那麼您可感受過鄰家「小帥哥」為您將採購到的貨物扛回家的那份榮幸?我亦認為,單親母親培育出善解人意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成就;孩子懂得體恤母親卑微但偉大的養育才算是真正的成長。
生活不會因為自身的平淡,而失去讓我們從中獲得感悟和的意義,電影也不會因為自身甘於樸實,而失去打動心靈引發思考的力量。對於此片的全體製作人員,我謹以此寥寥百字表達感激和敬意。
(Visited 37 times, 1 visits today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