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,港劇中但凡吟詩,任何角色,張嘴就是「床前明月光」。不知情的內地觀眾當時恐怕真的以為,香港人民的文化水準就停留在那個「明月光」的層面上。
這也罷!然而,若某日,你發現就連這「明月光」其實都並非出自「詩仙」之正宗呢?
啥?有人篡改?李白詩中改字,太歲頭上動土!何等膽大?還不拿來問罪!
且慢,讓我為你細細道來。
該狂徒,名「漁洋」,活在清初,撰有《萬首唐人絕句選》。其後康熙年間,出了個「孫洙」,由夫人協助,成書《唐詩三百首》,即現時流傳暢行版本之前身。孫洙此人,治學不善考究,選錄多依照漁洋的《萬首唐人絕句選》,而問題,就出在這老漁喜愛擅自篡改的「癖好」上。
《國秀集》記載《登鸛鵲樓》為「朱斌」所作,到了老漁手,登樓人被改成了「王之渙」;《文苑英華》和洪邁收錄的絕句版本中,《渡漢江》作者為「宋之問」,可是老漁信手又把渡江人變成了「李頻」。這「狂徒」甚至連「詩仙」的大作也敢動幾板斧頭──古本中,李白的《靜夜思》原是「床前看月光」,「看」與下句「低頭思故鄉」的「思」剛好動詞呼應,對仗工整,而「明月光」的「明」顯然已經變成了形容詞。莫非老漁編寫那夜,剛好月如銀盤,以至激發了他的「雅興」?
老漁既已作古,「問罪」也就無門。其乘興改字的「惡習」,反而為後人留下考證之趣。君若有意,不妨再讀《唐詩三百首》,或能品出「蛛絲馬跡」。
(Visited 20 times, 1 visits today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