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禮儀師》中看古禮

日本電影《禮儀師》中,從「納棺」這兩個漢字可知納棺儀式源自古代中國,而且曾經是人們生活中生葬嫁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但現在,應了一句「禮失求諸野」的老話,做為中國人的後代,我們把老祖先留下的禮儀忘了,只可以在海外看見一斑。說來慚愧,我也是從這部日本電影中第一次體會孔子學說中禮的意義,以及對心靈的震撼。
孔子三十多歲的時候已經着迷《周禮》,他生活在周朝末期,周朝只剩下一個京城還勉強在朝廷的控制中,其他大片國土已經被國戚、強權霸佔。霸主間戰爭連連,社會混亂,人心漸趨涼薄,孔子大膽假設,只要把周朝的古禮恢復,一切又會向好的方向轉移了。但到底什麼是《周禮》?當時已經離開文、武二王幾百年,連二王的朝廷都沒能把古禮傳承下來。孔子聽說古老的京城有個叫老子的賢人,現任國家文史館館長,便興致勃勃地跑去請教。結果連老子都勸他不要把精力花在這些已經過時的冗文縟節。但孔子此後還是致力於復禮,孔子的禮除了有道德中的「克己」一面,也有具體的「禮儀」一面。比如大臣覲見皇帝的時候要走多少步、君王接見大臣的時候要面朝什麼方向等等。現在每逢孔誕,做給遊客看的「春秋大禮」,就含有類似的意義。在參與者隨着音樂緩慢而有組織的移動中,觀禮者能感受到孔子這個人物的份量及孔學的深邃歷史。因為有了納棺這個儀式,逝者能夠與生者有尊嚴地告別,最重要的是提醒了生者對生的珍惜和尊重。

(Visited 20 times, 1 visits today)
Posted in 生活雜文

文章分類

November 2024
S M T W T F S
« Dec    
 12
3456789
10111213141516
17181920212223
242526272829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