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續昨)老人缺乏生活目標容易患抑鬱症,生活必須有明確目標,這樣死亡率比其他老人降低一半。目標一定要切實可行,否則會起副作用,上文說過,甚至只是自我進修、學習唱歌、組織旅遊、去拜佛、上教會……目標實現了,會讓人非常快樂。憂鬱的人容易發脾氣,但發脾氣其實是自己的健康吃虧,一個人在大發雷霆時,身體產生的毒素足以讓小鼠致死,相反「付出友善」卻令自己快樂,哪怕是對別人付出一個微笑,傳遞一個幽默的表情,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就會增加,這種抗體能增強人的免疫系統。在地鐵上為人讓位,在車道上為從停車場出來的車讓道,都有治療抑鬱症的效果。「助人為樂」則有更大的治療作用,精神病流行病學專家說:「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,是預防和治療憂鬱症的良方」。有位美國醫學研究員做過一個研究:將106名未滿20歲的學生分為兩組,一組為幫人的義工組,另一組甚麼都不做,10個星期後,義工組的炎症症狀、膽固醇水準和體重指數都顯著地降低。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,給予別人物質上的幫助,能使自己的致死率降低42%,給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,能使致死率降低30%,這是因為付出是種能量,與人為善,常做好事,心中常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。美國有位生命倫理學教授發現「迴聲效應」:「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轉換密碼,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,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,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,自己渾然不知」!…
繼續閱讀